书信传家风:纪录片《书简阅中国》(五)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书简阅中国 观后感 书信传家风:纪录片《书简阅中国》(五)

书信传家风:纪录片《书简阅中国》(五)

2023-05-25 03:4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自刘邦开始,爱好学习,尊重人才成为刘氏皇族的家训。从汉朝开始,读书就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家风之一。

马援让家人谦虚正直

东汉大将军马援追随刘秀南征北战,统一中国。建立政权后,马援依然衣不解带,四处征战,直到马革裹尸,替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马功劳。这样一位勇猛的大将军,在人们的想象中一定是一位性格高扬,快人快语的猛夫。可事实上,马援是一位谦虚谨慎,十分低调的人。

当他听说家中两位侄子传人是非,立刻给他们寄了一封信:“吾欲汝曹闻人过失,如闻父母之名。耳可得闻,口不可得言也。”,“好议人长短,妄是非正法,此吾所大恶行。宁死不愿闻子孙,有此行也”。他希望侄子们谨言慎行,不要议人是非。

为了教导侄子做人,可爱的伏波将军还列举两个人作为例子,仔仔细细地给他们分析这两人的优缺点,以及如何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,摒弃他们的缺点。

因为太过详细,这些家书还被信中所提及的人的仇家得到。他们还以马援的书信为证据,上书皇帝,举报仇人。

在马援以身作则的教导下,马氏家族树立了谦虚正直的家风。受叔叔影响,侄子马严也痛改前非,最终也成为一代名臣,因正直严谨为世人称赞。

孙权树公正无私好家风

孙权的堂弟孙皎能征善战,为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孙皎是个人才,却心胸不宽广,对于异姓的东吴将领很是不屑。他经常对他们出言不逊,还曾经侮辱过大将甘宁。

孙皎的行为显然不利于东吴政权的巩固,为了调和孙氏和异姓大将官员们的矛盾,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。孙权给孙皎写信规劝:“夫居敬而行简,可以临民,爱人多容,可以得众。二者尚不能知,安可董督在远,御寇济难乎”

孙皎听从孙权的建议,向甘宁赔礼道歉,两人握手言和,后来还合作无间地共同作战。

退一步海阔天空,也能网罗人心。孙权对孙氏和异姓采用不偏不倚的态度,矫正了孙氏家族的骄横任性毛病,立下了孙氏公正无私的好家风,也为吴国政权的稳固打下了好基础。

锦衣卫沈炼立刚直不屈的家风

看惯了影视剧中锦衣卫的形象,再看沈炼这样的锦衣卫,简直大跌眼镜!

作为皇帝的情报官员,沈炼干的却是御史的活。沈炼以锦衣卫七品小官身份上书嘉靖皇帝,痛斥严嵩纳贿、揽权等十罪状,骂严嵩父子是误国奸臣,请求皇帝诛杀,以谢天下。

正得皇帝宠爱的严嵩自然没有受此影响,沈炼反而受到杖责,被贬到北方受苦。被贬官的沈炼并没有就此打住,他依然攻击严嵩父子的恶行,并写文章抨击。最终,沈炼被严嵩构陷为白莲教一党,斩首于街市,两个幼子也被严氏党羽杀害。只有长子沈襄幸免。

父亲的悲惨经历和家族被血洗的可悲命运,并没有吓倒沈襄。沈炼以生命为代价树立的沈氏一门刚直不屈的家风,激励着沈襄。他为官后“案无滞留,赈济有方,筑堤防洪,县民称安”,实现了沈炼为民请命的理想。

范仲淹开义庄先天下之忧而忧

“大参到任必受知也,为勤学奉公,勿忧前路,慎勿作书求人荐拔,但自充实为妙”。——这是范仲淹写给侄子的一封信。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,范仲淹一生坎坷,心中却始终装着家国大业。为了改革北宋冗官弊病,范仲淹从官员荫补的政策入手,上书皇帝荫补的官员亲戚必须通过考试,合格后方能入选。范仲淹以身作则,侄子大参就是通过考试入选的官员。

因为范仲淹屡次上书改革吏政,他被友人规劝不要学“啄木鸟和乌鸦”。为了家国天下,范仲淹甘当乌鸦和啄木鸟,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。

庆历新政失败后,范仲淹不记个人得失,始终怀着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情怀,始终为国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他曾捐出一生积蓄,在苏州购置1000亩良田,建立范氏义庄,设立义田,义学,救济族里和乡里穷困的人员,并教化子弟,开创慈善事业的先河。

在范仲淹的影响下,苏州一直有大量义庄的存在,直到1949年,苏州还有义庄23家。晚年的范仲淹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为国尽力,他主动请辞,并散尽家财,和家人借宿在官府的房屋中。

在父亲的影响下,次子范纯仁一生辅佐过五位皇帝,史称“布衣宰相”,被赞为“位于其父而有父风”。

正因为有好的家风,才能家族兴盛,产生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。

(文/秦时啸歌于2021年4月13日13时17分完稿)

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